10月上旬,秋高气爽,迟到的桂花香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我和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亚龙、特聘专家、比创科技教学负责人常小兵、研究院活动部赵安营等同志一起,对周口、漯河、济源三市的部分中小学校进行了走访,收获满满。我们不仅与师生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学校的科技教育进展情况,而且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他们努力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小学校长,始终把科技教育摆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引导、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走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具有远见卓识的中小学校长,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学校的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者,莫过于周口市文昌小学校长朱刚伟。农村娃成长起来的朱校长,自幼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喜欢揣摩事儿,动手能力特别强,为此,还挨了父亲的板子。小学时期,他家里有一部收音机,那可是父亲的心爱之物。一次,刚伟趁父亲不在家时,偷偷把收音机拆开了,他要弄明白,这玩意儿为啥不接电线也会唱歌。有一次还没有来得及重新把一地零件“组合”到一块,父亲回来了,可想而知,后果是很严重的。虽然被父亲教训了一顿,但是,性格倔强的小刚伟,并没有就此罢休,复杂的不好弄,就搞简单一点的。他又要弄明白家里墙上挂着的小喇叭为啥一个铁片、一个纸盒也会唱戏?于是,他弄了个圆形贴片,自己精心做了一个纸盒,想法接上天线、地线,居然不会响。于是,他拿着自己的“作品”跑到公社,找行家咨询后才恍然大悟。
◎朱刚伟和学生们在一起
没有成为科学家,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朱刚伟坚决不让自己的学生重走自己的老路,因为儿时的记忆让他刻骨铭心。尤其是当上了校长,他便把科技教育和学科教育放在学校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想方设法满足孩子们的探求欲、好奇心。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他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
朱校长经常对自己的同事们说,要“让历史记忆教训,让未来告诉今天,让今天成就未来”。未来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今天就“从娃娃抓起,练就童子功”,有意识地去培养这样的人才。在日常科学教学工作中,学校强师资、重实验、优评价、拓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将科学家精神渗透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将科学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家校合作、课后服务等工作之中。
朱校长告诉我们,文昌小学按照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要求,国家基础科学课程1—6年级开足开齐,全部由专职教师担任;拓展课程实现了校本化,打破原来教学内容的片段式和项目式模式,学校组建专家团队,研发了系列校本课程,如1至6年级“小小科学家”校本课程,“航空航模”、“少儿编程”“无人机”“气象科学”“机器人”“植物种植”等社团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探究式、项目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文昌学校由5年前的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迅速发展成为今日周口市的窗口小学,家长、学子的向往之所。
内引外联,拓宽学校科技教育新路径;因校制宜,创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评价机制
毋容置疑,当下,在中小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困难重重。比如,师资、设备等,特别是高考指挥棒下的升学压力,使得校长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学生望而却步。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周口市新星学校的做法,令我们耳目为之一新。
在新星学校的大门口,不仅摆放着该校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板,大门的两侧,大红横幅醒目地书写着在获得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名单。这在河南省普通中小学中实属罕见。
◎周口市新星学校
走进新星学校校区,开设有人工智能展示区,科技教育教师风采、获得各种科技奖项的优秀学子的照片等,均粘贴在学校科技教育走廊内的墙壁上,格外引人瞩目。科技教育教室,更是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窗明几净,非常适合孩子们学习需要。我们来到新星学校时,正好是午休时间,我们看到许多学生放弃午休,坚持到科技教育教室里“操练”。
新星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董事长刘永文先生具有深厚的教育情怀。为了开展好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他因地制宜,大胆引进了周口师范学院科教团队,该团队由河南省优秀教师袁玉凤博士领衔。刘校长还专门配备了优秀青年教师梁敏指导、协助该团队在校内开展科技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科技教育,使得新星学校的学子如鱼得水,在各种大赛中大显身手、崭露头角。
例如,今年 6月,周口新星学校选拔50余名学生,前往省会郑州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河南区域选拔赛。在大赛中,40名选手不畏强手,沉着应战,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5年级学生叶锦泽、崔致远在“双碳先峰赛”中打出了570的最高分(满分585),充分展示了新星学子在少儿编程领域扎实基本功和锐意进取精神。赛后,选手们深有感触地说,大赛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还在大赛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科技素养,锤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漯河市临颍县颍川新赵小学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新建学校。新颖漂亮,环境优美。该校负责科技教育的教师朱俊平告诉我们,为了不让在校学习的诸多“农家娃”输在科技教育的起跑线上,学校主动出击,与源码熊科教集团合作,引资近50万元,建起了两个计算机教室,近百台电脑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需求。
◎新赵小学微机教室
文昌小学别出心裁,大胆创新,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并制订了《章程》和《阶段晋级评定标准》。少年科学院分别设置研究员、博士、院士、副院长、院长5个级别,根据评定标准全部由推选出的学生担任上述“职务”。“少年科学院”下辖“航空航模”“少儿编程”“无人机”“气象科学”“机器人”“植物种植”等6个研究所,“研究员”均是学生。过程评价采用了自评与互评、作品展示、实践操作、竞赛成绩、汇报演出等形式,对达到相应级别的学生,学校隆重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及徽章,并纳入学校红领巾奖章综合评价体系。针对教师,学校把校本课程研发、课堂教学效果和辅导学生竞赛成绩作为考评依据,还把评价结果记入业务档案,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此种创新评价机制,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较好地调动了教师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参与学校科技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技教育任重道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加强引领,进一步把习总书记“培育青少年优秀科学家群体”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听到家长们一个带有共性的话题,即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等级考试有什么用?拿到教育部的白名单获奖证书有什么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存在于众多家长的脑海里。
某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天天喊累,总觉得时间紧张,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也把天真烂漫的孩子,活生生弄成了“厌学者”。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地方以考取北大、清华人数的多寡来衡量一所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明眼人都清楚,在河南,乃至全国,考取北清人数多的地区,其教育教学质量真的就很高吗?管理水平、师资水平真的就出类拔萃吗?我个人以为,不仅不高,较之教育均衡发展的地区,反而差得狠!
我总是这样回答坚持“考级无用论”的家长们,在河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郑大、河大,即便是四年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有谁能保证那张纸都有用处!北大的毕业生中,照样有“范跑跑”,清华的学子中,照样有拿着硫酸到公园里泼狗熊者,并非个个是英才呵。
在走访中,济源市济水小学副校长、科技教育的行家里手王运奇老师,这样对我们说,要改变当下这种状况,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我们的校长、家长必须改变教育理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彻底废除“智育第一”“唯分数论”的恶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二是新高考的全面实施,必将推进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因为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行将就木,综合素质测评呼之欲出,而科技教育正是测评范畴内的重要方面。三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政策,积极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切实把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若此,科技教育未来可期。有志之士期待着,家长们期待着,我们的下一代更是翘首以盼!
ICP备案号: 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63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