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育动态

将沉迷游戏化为乐学之力

日期:2020-09-15 类型:教育动态 点击量:

疫情期间,收到一个孩子妈妈的来信。她痛心疾首地告诉我,在目前中小学停课不停学这段时间里,自己11岁的孩子沉迷上了网络游戏。因为要用手机上网课,作业也用手机完成,她不得不把手机和密码都交给孩子。没想到就这样,孩子开始沉迷手游,不到一个月消费一万多元。她和苹果商店与腾讯交涉,他们都互相推诿不给退钱。她呼吁创造让孩子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下学习。

     这个问题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调查表明,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农村未成年人的上网比例也高达89.7%。但是,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主要用于娱乐游戏和聊天购物,硬件知识、网络学习等基本素养缺失严重。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这次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成长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我们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意义,认识到网络及网络背后的软硬件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网络素养也已经成为数字时代时代的基础素养。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将未成年人排斥在数字世界之外,这显然是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的做法,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目前在美国和很多欧洲国家,使用iPAD教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在很多地方,人工智能已经进入教学体系,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得力助手。很多国内外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这次停课不停学的“实验”,明显地暴露了我们大中小学师生网络素养的缺陷。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并没有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由此,形成了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在缺少成年人的引导中,建立起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家庭和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关心学生的核心科目成绩,对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论与行为毫无所知。

一般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主要由同学、朋友或者其它等“非正规”教育渠道来完成的,这也导致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也存在过度沉迷、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很多隐患。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通过自主阅读、活动研讨等灵活而深入的方式,如阅读《网侠龙天天》等相关主题的优秀童书,不仅将网络生活变成激发阅读兴趣的一部分,更从故事中自主学习网络规则,提升网络素养。

     同时我们也要指出的是,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有促进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调研发现,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的网络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越强。调研中的父母大多认同互联网对孩子有帮助,应该多接触而不与时代脱节,但是自己又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中应当将家庭纳入其中,首先让父母懂网,也懂得如何在网络问题上与孩子建立开放友好的沟通。

同时,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应该通过“科技向善”,探索用新的数字技术为未成年人打造一个健康友好的网络环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鼓励企业探索通过产品或技术来实践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上线青少年版,建立防沉迷机制等。事实证明,互联网企业在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大有可为。腾讯公司正在尝试建立全环节覆盖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针对网络游戏构建事前设置、事中管理和事后服务体系,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用户游戏时长,并发起DN.A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方式,为家庭提供网络教育辅导,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为大中小学校提供课程和师资培训,这是值得鼓励的做法。网秦公司支持的少年派项目在农村地区推广网络教育,让孩子们学习使用iPAD,为培养农村孩子的网络素养探索了经验。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未成年人的特点,也是教育的源头。把未成年人对游戏的沉迷,转化为好学、乐学的不竭动力,需要教育的智慧。建立政府牵头,加强“家•校•企”三方联动的网络素养教育,这不仅是为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进行有效的行动,更是为网络时代中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集锦

ICP备案号: 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63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