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电教馆(中心),省馆各部室:
根据《教育部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工作要点》,现将《河南省电化教育馆2020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0年3月19日
2020年河南省电化教育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2020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以“补短板、强基础、抓应用、求突破”为原则,以开展“三大攻坚行动、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扎实做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各项重点工作,为推进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核心目标
一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
二是全面加强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不断普及深入,师生信息素养持续提升。
三是积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整合力度,有效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优质资源数量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三大攻坚行动
(一)全力实施抗疫助学行动
认真贯彻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通过联通国家平台资源,整合优化省资源平台现有《同步课堂》资源、一师一优课资源,引进“之江汇”资源等多种渠道,为全省中小学网上教学提供优质资源保障。(省馆联系部门:资源开发部)
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名校同步课堂”的统筹协调及拍摄服务工作,直至疫情防控结束。(省馆联系部门:研究部、研学电视办)
继续做好全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全省各级平台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对省资源平台的升级改造,提升运维水平,重视网络信息安全,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行,为“名校同步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数字教材、大数据应用及教师信息化素养专项培训等提供良好支撑。(省馆联系部门:网络技术部)
(二)全面实施教育资源增优补缺行动
贯彻郑邦山厅长提出的“把灾难当教材”教育理念,围绕灾难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与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开发配套的网络资源。规划指导数字教材立体化建设与应用。通过项目和活动汇聚符合本省师生需求的特色数字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新机制。配合央馆继续做好“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幼儿园的遴选上报工作,做好省内“百城千园、家园共育”项目的试点幼儿园遴选、审核及评选工作。(省馆联系部门:资源开发部)
(三)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能力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完成培训平台各项应用嵌入、资源上线工作,实现培训平台功能上“学-管-测”三位一体,内容上“课程资源-能力测评-素养测评”三位一体,确保为全省电教系统在线培训工作起到有力支撑。成立全省电教培训暨教师信息素养监测评价工作专家委员会,建立专家库。统一制订培训计划,组织部属师范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师资及本地优秀讲师团队,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按照省-市-县三级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班主任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力争全年培训3万名全省各地中小学班主任。(省馆联系部门:培训部)
四、五项重点工作
(一)以党建高质量,推动电教工作上台阶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线上线下载体,运用“学习强国”平台等载体,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性。(省馆联系部门:党务办公室)
强化主体责任,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增强主体、主动、主责意识,既要承担推动事业发展、深化改革的第一责任,也要当好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全面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作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明确责任分工,按照“谁分管、谁负责”原则,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省馆联系部门:党务办公室)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和思想作风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全面加强廉政风险排查防范,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重点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省馆联系部门:党务办公室)
全面推进全馆精神文明建设。围绕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结合选树典型活动,大力开展崇德实践教育活动,弘扬时代新风,营造好人必有好报、德者必有所得的社会价值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和谐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继续做好电教系统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省馆联系部门:党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财务室、资产管理部)
(二)以教研促应用,拓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继续加强教研专家队伍建设,打造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与学科教学素养兼具的教研专家队伍,发挥专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以省资源平台、数字教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开展特色化课题研究。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积极推动“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以评选“优秀空间”活动为载体,以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带动人人通空间深度常态应用,逐步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目标。(省馆联系部门:研究部)
(三)以活动促发展,凝聚系统合力和动力
组织实施河南省第24届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暨第六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活动、第21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七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评选活动,继续做好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创新教学”项目,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省馆联系部门:活动部)
继续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结合网上“晒课”和“优课”推荐,组织中小学教师看优课学优课。(省馆联系部门:信推办)
配合省教育厅推进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修订《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标准(试行)》,继续开展数字校园标杆校认定工作。继续推进智慧校园、数字校园试点工作,抓好典型示范案例的推广。协助教育厅做好“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推进教育移动应用提供者备案和使用者备案,规范学校教育移动应用的选用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短信服务类家校沟通业务清理整顿工作。(省馆联系部门:信推办)
(四)以创客人工智能为抓手,引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推进我省中小学创客教育全面进入2.0阶段。加快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系列读本的配套资源建设,开展创客教育教学课程与案例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第三批“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示范校”申报评选工作。(省馆联系部门:人工智能与创客办)
以实验区、实验校创建工作为工作重点与工作抓手,切实推进我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化建设。以人工智能平台为依托,运用大数据开展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学、测、评、练、考”等综合应用。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及配套资源建设工作。组织召开河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大会,完成省级培训工作。(省馆联系部门:人工智能与创客办)
(五)以融合创新为突破,完善研学网络课程体系
打造河南特色研学旅行精品课程精品线路,逐步建立完善研学实践地方课程系列,加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及研学工作信息化管理,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学培训计划,加快河南研学旅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省馆联系部门:研学电视办)
继续加强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的协调沟通,加大对省辖市教育电视台的宏观指导,进一步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做好新闻宣传和专题报道。根据教育厅安排,组织协调教育电视课程与节目的拍摄工作。(省馆联系部门:研学电视办)
2020年3月18日
ICP备案号: 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16369号